《停不下来的人》|如何认清强迫症的真相,走出泥潭?
一个患者的真实人生,一切关于强迫症的真相,一本让你走出泥潭的书。
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,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,可以购买此书原版。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,如有兴趣,敬请点击收听。
核心书摘
《停不下来的人》是一本真诚直面自己病情和经历的书。作者大卫•亚当融合了科学、历史和个人回忆录,探讨了存在于每个人心中、并驱使着数以百万计的人走向痴迷、强迫以及怪异的思维陷阱。书中借鉴了最新脑部研究成果、各类病例及专家们的治疗研究,对于什么是正常、什么是精神疾病做了深入的研究。翻开它,真相将挑战你思考的方式。
关于作者
大卫•亚当,《自然》杂志的作者和编辑,卓有成就的科普作家。曾在《卫报》担任七年专业通讯员,撰写科学、医学和环境方面的文章。他被英国科学作家协会评为年度作家,曾报道过南极、北极、中国和亚马孙丛林等。
本书鲜知
学什么?认清强迫症的真相,走出泥潭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强迫症”成了一个又冷酷又性感的词。“我有文字强迫症”透露出一种高冷的文化气息,表明那些不注意遣词造句、有错别字的文章会引发自己的生理不适。
“我有整理强迫症”暗示我之所以不去学习、工作、做家务,只是因为我无法克制自己热爱整洁的本性,而不是因为我懒、丧、不想学习。但说实话,这些和真正的强迫症其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大卫·亚当在《停不下来的人》中旁征博引,追溯了人类由来已久的强迫症历史,在与各路伟人的对话中,洞见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与希望。他探索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强迫症实例:乔治·华盛顿和钢琴家肖邦都有活埋恐惧症,温斯顿·丘吉尔曾担任海军大臣,却讨厌乘船,因为那样会有跳进水里去的冲动。作者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来说明强迫症思维带来的种种怪诞和痛苦。它既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噩梦,又开启了一条迷人的小径,直通我们大脑中黑暗的角落,并且带领我们冲出黑暗,最终寻找到久违的光明。
你还会发现
· 强迫症的概念;
· 强迫症的治疗历程;
· 有效治疗强迫症的方法。
一、什么是强迫症
首先,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:什么是强迫症,强迫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?
1、强迫症是什么
在专业著作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》中,强迫症被划归到焦虑障碍中,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,这个病很顽固,所以医生们叫他“精神科癌症”,它的英文名是 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,简称为“OCD”,其中的“O”代表强迫思维,“C”代表强迫行为,“D”是混乱失调。
作者大卫在书中有个精妙的比喻,他说“OCD”里的“O”,是一个封闭式的循环,就像强迫思维一样,思维无法停下来的;“C”,是打开一半面向世界,就像强迫行为一样,在现实生活中来回不停打转。
实际上,强迫症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新的事物,患强迫症的人自古就有,今天跟大家讲一个北宋时期著名的强迫症患者,大书法家米芾的故事。
米芾是一代书法大家,但他有洁癖,这就是一种强迫症,他还因为这个洁癖差点丢了官,更有意思的是,他的强迫症还影响到了自己女儿的婚事。米芾为女儿选婿的时候,就因为有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段拂,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字叫“去尘”。
这个名和字都非常符合米芾的胃口,他说:“既拂矣,而又去尘,真吾婿也。”于是就乐颠颠地把女儿嫁给了段拂。
米芾身上的强迫症,可以看成是文人雅士的一种个性和特质,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,强迫症还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的,需要我们对它重视起来。
2、强迫思维的来源
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,外人看到的只是这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,而内在的思维是无法看见的。
为了解释清楚强迫思维到底是什么,作者大卫在书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他把人脑比作电脑,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同时打开很多窗口,可以自由地切换这些窗口,放大、缩小、关闭、打开,随心所欲。
我们正常人的大脑也是这样,可以随时切换各种想法,这些不同的想法就像电脑中不同的窗口,而强迫思维也是一个窗口,但是这个窗口无法缩小、无法移动也无法关闭,即使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其它的窗口上,强迫思维这个小窗口仍然顽强在后台运行着,消耗着我们的大脑能量,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它。
但人脑不像电脑,不能选择强制退出,也没法强制关机,所以强迫思维就会始终存在着。
那么,强迫思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
作者大卫告诉我们,强迫思维源自我们大脑里的侵入性想法。我们的大脑每天会产生大约4000种想法,当一个人闲得无聊时,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些词语、形象、歌曲或者其他负面的念头,这些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想法,在心理学上就叫“侵入性想法”。
这些侵入性想法往往是不理性的,是自我排斥的,它的特点是你能察觉到,但控制不了。正常人面对侵入性想法时,会很轻易地辨别出来并且很快把它遗忘掉,并不会干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。但强迫症患者则无法忽视这些侵入性想法,而且越是那种与他们的自我价值相违背的侵入性想法,越会令患者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,越是涉及到脆弱的核心自我价值的侵入性想法,越容易令患者自我怀疑、自责内疚,越容易发展成强迫性思维。
3、强迫症产生的原因
科学研究表明,强迫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,大约有25%的强迫症患者的直系亲属也患有这种疾病。截止到目前的研究,医学家们普遍认为,强迫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遗传和基因突变。至于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致病因素,还有待医学的进一步验证。
二、强迫症的治疗历程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:强迫症在心理学治疗史上,都经历了哪些治疗历程?
1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
最早关注强迫症并予以专业治疗的,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。
1907年10月1日,29岁的恩斯特·蓝泽走进了弗洛伊德的心理诊疗室。在心理学治疗史上,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。因为这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强迫症专业治疗案例,强迫症从此走上了心理学治疗的舞台。
恩斯特·蓝泽被称作“鼠人”,这源于他的一个核心症状:他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担心自己的父亲会突然死去,脑海中还会不断闪现老鼠突然钻入父亲臀部的疯狂想法。
他被这种匪夷所思的念头折磨了很多年,甚至被当时的精神病院误诊为精神分裂。因为强迫性幻想这种用老鼠杀人的酷刑,恩斯特因此被称为“鼠人”。
1908年,在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上,弗洛伊德向与会的心理学家报告了这个病例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,人们在成年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,主要源于童年的创伤。至于强迫症,则是由于童年时自慰所产生的罪恶感被压抑导致的。
鼠人通过一年的精神分析治疗,强迫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,但是,因为心理学界对精神分析疗法一直存在争议,对这种疗法的疗效始终没有定论。
2、行为主义心理学派
20世纪60年代,行为主义学派成为强迫症治疗的主流。他们认为,人类的所有行为,包括强迫行为,都是后天学习累积而来的,既然是学习来的,当然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。
这种治疗理论的支撑原理,就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,根据这一原理,当出现强迫行为的时候,如果给强迫症患者立马施加一个不愉快的感受,久而久之,这些行为就会停止,这就是厌恶疗法。
在20世纪70年代,英国的一些医院就曾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强迫症,医生先在强迫症患者的手指上缠上电极,只要强迫症患者洗手的次数过多,一接触水,就会遭到微弱的电击。但是这种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效的,在临床上也早就放弃了这种方法。
3、认知心理学派
到了20世纪80年代,认知心理学派开始占据主导。认知学派研究的是,既然每个人都有侵入性想法,那为什么不是人人都会得强迫症呢?研究者们发现,这很可能是患者对待这些侵入性想法的方式不对。
沿着这个思路,研究者发现了强迫症的三种典型思维方式:
第一种是过度放大危险;第二种是完美主义和容忍不了不确定性;第三种是过度夸大思维的作用。
后来,认知心理学派开发出了认知行为疗法,这个方法经过临床实践,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相对有效的一种疗法。
作者大卫曾经尝试过药物治疗,但是效果甚微,后来他开始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“暴露与反应预防”方法。
这种疗法的方式是让一个人暴露在让他痛苦焦虑的场景中,他通常的反应是执行强迫行为,但现在要阻止他做出这个反应,合起来就叫“暴露与反应预防”。
随着患者逐渐适应,“暴露”就逐渐升级,预防反应的时间也逐渐增加,这会帮助强迫症患者学会以强迫行为以外的方式来对抗“害怕污染”的想法,并且做出相关的反应,这反过来又会降低这种想法出现的频率和强度。
当然,就像世间没有万能药一样,暴露疗法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。目前,临床上对强迫症的综合治疗方法还是药物加上认知行为疗法,这样双管齐下,能够更好地干预强迫行为。
三、如何有效对治强迫症
到这里,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强迫症,以及强迫症的治疗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。那么,最后一个重点内容,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才能有效对治强迫症?
1、个人要敢于面对
对于强迫症患者个人来说,应该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,并积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,千万不要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什么丢人的事情。
本书的作者大卫,曾被强迫症折磨了二十多年,最终为了自己的女儿,他决定不再隐瞒自己的强迫症,而直面问题,去专业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。
在经过一年多的认知行为治疗之后,虽然强迫症并没有彻底治愈,强迫思维也仍然没有彻底停止,但是现在他知道那些奇怪的想法会时不时冒出来,但也会时不时溜走。
现在的他完全可以控制住自己,可以不再被这些想法牵着鼻子走,他完全可以做到带着强迫症生活,并且获得了更多的幸福体验。
2、家属要正确认识
对于强迫症的家属来说,应该避免自己被卷入这种强迫思维和行为,并且正确认识强迫症,鼓励强迫症患者去看医生,去积极治疗。
实际上,虽然强迫症是疾病患者本人的地狱,通常不会殃及池鱼。一项心理学统计表明,16岁以下强迫症患者的家属,超过60%都被卷入了患者的强迫行为中,而成年强迫症患者的家属至少有50%以上会受到波及。
所以,正确的做法是,对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要求要善意地拒绝,或者在提前表明立场之后不予理睬和执行,对于强迫症患者不指责也不包容。
家属应该鼓励强迫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,作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,强迫症通常是不会自动好转的,而且患者患病时间越长破坏性就越大,日后也就更难治疗,目前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大部分患者都是有效的,所以一定不要期待强迫症能自行好转。
3、社会要消除偏见
对于社会或大众来说,应该消除对强迫症的偏见。政府或者一些机构,应该引导人们认识到,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。
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,强迫症患者对一个事情思考得如此深入,这种不懈坚持的精神应该是一种优势,只不过是用错了地方。甚至还有人把音乐家对音乐创作如痴如狂的追求,痴心男子对心爱之人一厢情愿、孤注一掷的付出,也视作强迫的倾向。
其实,这是把通常意义上的执念,和临床意义上的强迫症混淆了,忽略了强迫症带给人们的可怕后果。
要想提高公众对强迫症严重性的认识,就需要公众人物或者专业人士来多宣传了。比如说,2012年的时候,英国议员沃尔克在下院公开辩论的时候,公布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强迫症病史。在这次辩论中,他回顾了自己的病史和症状,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。
沃尔克的发言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强迫症给人带来的伤害,他不仅获得了包括首相在内各界人士的赞许,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,很多有强迫症倾向和潜在患者都给他写信表示感谢,因为沃尔克提醒了他们要对强迫症重视起来。
总结
以上就是《停不下来的人:强迫症自救指南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。
在这本书里,我们首先了解了强迫症有哪些思维和行为特征,并且对强迫症的病因进行了探讨。强迫症不是不想停止,而是无法停下来,停不下来既有侵入性想法的干扰,也有遗传等客观因素。
接着,我们又对强迫症治疗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,目前治疗强迫症相对有效的方式就是认知行为疗法。但是也可以采用药物加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方式,先通过药物缓解症状,再尝试心理疏导情绪,找到内心症结所在,慢慢疏通。
最后,在如何对治强迫症这个问题上,患者自己、患者家属和社会公众,每个人都有义务来发挥自己的力量,来直面强迫症带来的危害。
治疗强迫症没有万能药物,只有直面困难,才能真正主宰生活。当我们主动积极对治强迫症,改变就指日可待了。(编辑:王岳)
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,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。
相关内容:
《选择的价值》|如何节省选择成本,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?
上次推送内容:
【严选好书】关于如何去爱的七件事:我们从此只有死别,不再生离。
《增长黑客》读书会(七)|要想实现裂变,必须找到引领团队的方向性指标。
本次推送:
《停不下来的人》|如何认清强迫症的真相,走出泥潭?
【严选好书】网络段子千千万,你有多久没有深度思考了?
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》|企业如何把握无处不在的转折点?
英国史Ⅰ:罗马-不列颠到金雀花王朝。
《增长黑客》读书会(八)|后台算法越优化,前台一定要越简单.
下次推送:
《进化心理学》|人类的进化规律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?
【严选好书】你所在的圈子,决定了你人生的下半场。
英国史Ⅱ:安茹王朝、兰开斯王朝、约克王朝。
《工作不焦虑》|我们为何越努力何焦虑?
《运营制胜》|内容运营的关键和技巧。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